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风采

带着佛山人民的期许走进全国政协参政议政

时间:2023-02-14 信息来源:本网

  2月1日上午10时许,见到全国政协委员、佛山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民革佛山市委会主委唐冬生时,他已在办公室忙了两小时。为了准备好今年三月初的全国政协提案,他专注、认真地在查阅每一份关于佛山制造业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今年1月17日审议通过成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他,将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发出来自佛山强有力的声音。

二十年后全国政协再现住佛全国政协委员身影

  在唐冬生的办公室书柜上,笔者看到了全国政协委员的证书牌匾。作为经佛山推荐、逐级考察选拔的全国政协委员,他说这一份荣誉不是他个人的,承载着的是全佛山人民的期待。

  原来,佛山人民的这一份期许已经等待了二十年。笔者在《佛山政协志》上看到,曾在佛山市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有两位,分别是:谢颂凯于1988年4月-1993年3月任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李玉光于1998年3月-2003年3月任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

  “20年了,这个时间有点长。希望自己能在这个平台上传递佛山的声音,让全国人民都来关注佛山。”唐冬生如是说。无独有偶,他从湖南到佛山工作也有二十余年。

  据了解,全国政协委员人选的条件之一是人选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好的界别代表性。人选普遍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群众基础和社会形象较好。唐冬生除了任佛山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佛山市委会主委、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他还是教育部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佛山市创新领军人才。他也曾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院长、二级教授。

优秀提案推动三项省法规出台

  唐冬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还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敏感度也极高。

  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唐冬生来到了现在的南庄绿岛湖片区,调研养殖情况。在与当地农民聊天过程中他了解到,鱼塘马上就被统一征用,但农民却没有因为土地被征用而感到高兴,相反带着许多负面情绪。

  已经是民革广东省委会参政议政骨干的他,马上捕捉到了这一个重要民生问题,为了更好地做好调研,他多次走访现场。“那个时候绿岛湖这片都是土路,鱼塘多,为了找到当地农民了解更多信息,有一次搭摩托车到了鱼塘堤岸,因为太过颠簸,整个人掉下来摔断了尾椎骨。”唐冬生回忆说。

  即使身体摔伤了,在唐冬生看来也很值得。因为他的多次深入调研,最后形成了“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调研报告,其合并案获得省政协优秀提案表彰,并在2005年广东省政协大会上作书面发言,受到了民革广东省委会表彰,从而推动了《广东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法规的制订,并在全省实施。后来他到当地看望农民时,失地农民非常感激他。

  此外,唐冬生的十多个提案获得省、市政协优秀提案表彰,多篇社情民意信息也被全国政协采用。“这就是我作为政协委员的成就感,有荣誉固然很高兴,但能帮助更多的人,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才是我的初衷。”

带着期待奔赴下一个远方

  平台越大,责任也越大。唐冬生坦言,现在身为全国政协委员,身上的重任更显重大。

  唐冬生表示,他将珍惜每一次为佛山发声的机会。“通过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调研、讨论,形成高质量的提案和发言稿。每年举行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有不少发言机会,我会利用好这些机会。”

  不仅如此,在唐冬生看来,每一次调研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因为他除了关注实体经济与制造业,也关注民生或社会治理问题,这些都跟自己所熟悉的医学专业不一样,是全新的领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今年三月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唐冬生提案关注的内容是佛山制造业和疫情防控。把佛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成功案例以及需要解决问题通过提案展现出来。他希望通过此提案能为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获得更多的相关政策。在疫情防控方面,重点关注传染病防治法有关条款的修订完善,推动疫区及封控场所解封标准的制定,促进疫区及封控场所设立与解除等工作的规范化。(新闻来源:网易新闻)


-